在羅婺故地,武定、祿勸的彝族地區(qū),至今還在延續(xù)著過年不燒黃栗柴的習(xí)俗,欲知其來歷,還得從頭說起。
在那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的年代,有一戶人家的大姑娘,真的嫁給了一條狗,當(dāng)姑娘坐月子的時(shí)候,娘家前去送祝米,母親和妹妹一同去,到了姑娘家,稍作休息后已是傍晚,坐月子的姐姐使妹妹去廚房里看看,你姐夫是否燒火煮飯?小妹妹就去廚房里看,廚房門開著,只見一條黑狗蹲在灶臺上,用尾巴掃鍋里的水,妹妹見狀便舉起一塊柴將黑狗打跑了。妹妹回來如實(shí)地向姐姐和母親說,母親非常著急,這該怎么辦呢?姐姐盡快吩咐妹妹,你打的黑狗就是你姐夫,它現(xiàn)在出去邀約狗伴去了,回來后會(huì)把你咬死,現(xiàn)在別無他法了,妹妹你快把筷籃里的筷子全部帶走,每走一里路,你丟一只筷子,它看到自家的筷子就會(huì)往家里刁,這樣的往往返返它就追不上你了,于是妹妹盡快地照著姐姐說的去做,效果果真明顯,但是眼看著筷子丟完了,狗又不停的追上來,情況萬分危急,小妹妹急中生智,看到一棵大黃栗樹,樹溝空空蕩蕩,就趕快鉆到樹洞里,祈求大黃栗樹保佑自己,于是大黃栗樹馬上就長圓了,把妹妹包在里面,大黑狗和幾條狗伴在大黃栗樹周圍不停地哭咬,只好憤憤而歸。
如今,黃栗樹一刀砍下去就像人的血一樣流出來,這就是當(dāng)年這個(gè)小姑娘的血,因此,彝族過年不燒黃栗柴就是這個(gè)由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