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
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中的彝語。全國彝語共有6大方言:即(1)東部方言,操此種方言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、滇東北至滇北一帶;(2)東南部方言,主要分布在滇東南地區(qū)的石林、彌勒、瀘西等縣;(3)南部方言,主要分布在屬于滇南的紅河州南部和玉溪、普洱兩市境;(4)西部方言,主要分布在屬于滇西地區(qū)的大理州和保山市境;(5)中部方言,主要分布在楚雄州境;(6)北部方言,主要分布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麗江市境。
操6大方言的彝族在楚雄州境內(nèi)均有分布,其中以操中部方言的人數(shù)最多,東部方言次之。這6大方言在州內(nèi)的分布情況是:
中部方言:下分羅羅濮土語和俚濮土語。操羅羅濮土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楚雄市及雙柏、牟定、南華、姚安、祿豐、武定等縣;操俚濮土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大姚、永仁、姚安、元謀、武定等縣(元謀、武定兩縣操俚濮土語的彝族在1966~1982年間,多已改報(bào)為傈僳族)。
東部方言:州內(nèi)操此方言的彝族語言屬東部方言統(tǒng)下的滇東北次方言。滇東北下又分有黑彝、甘彝、紅彝、葛濮、昆安(昆明安寧)5種土語。其中操黑彝土語的彝族分布在武定、元謀、牟定、楚雄、祿豐、雙柏6縣;甘彝土語主要分布在武定、元謀2縣;紅彝土語分布在武定、元謀、祿豐、牟定4縣;葛濮土語散居于武定縣內(nèi);昆安土語則分布在祿豐縣境。
東南部方言:分布于武定、祿豐兩縣,其中又以操撒尼土語者居多。
南部方言:分布于雙柏縣,其中以操峨山、新平土語者居多。
西部方言:主要分布在南華縣。
北部方言:主要分布在永仁、元謀兩縣;所操彝語,屬北部方言中的南部次方言。
不同方言土語的彝族語言,在語音對應(yīng)關(guān)系、構(gòu)詞規(guī)律、語法結(jié)構(gòu)等方面是一致的。在自治州建立前夕的1957年,楚雄專區(qū)曾對州內(nèi)l3個彝族“支系”的語言作了調(diào)查,并以全專區(qū)內(nèi)分布最多的羅羅濮土語為基礎(chǔ),將其余“支系”的語言與之進(jìn)行比照,結(jié)果是:
與阿車語相比,282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1l個,占74.86%;
與車蘇語相比,282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155個,占55%;
與羅武語相比,282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14個,占75.89%;
與山蘇語相比,282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21個,占78.4%;
與俚濮語相比,271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53個,占93.36%;
與密岔語相比,247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06個,占83.4%;
與“水田彝”相比,29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23個,占86.4%;
與格蘇濮語相比,250個詞中,相同相近216個,占86.4%;
與納蘇語相比,169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131個,占85.4%;
與納羅濮語相比,121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92個,占76%;
與撒尼語相比,89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76個,占85.4%;
與諾蘇語相比,96個詞中,相同相近者51個,占53.1%。
以上僅以一種土語詞匯與多種土語相比的方法,顯然不夠全面;如,若將屬于東部方言的羅武土語、納蘇土語、納羅濮土語、格蘇土語用來與北部方言的諾蘇語相比,則相同或相近的詞匯也會更多。說明彝族各方言土語在詞匯及其發(fā)音聲調(diào)上存在著共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