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前赴后繼、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就是要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(yǎng)初心,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,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、根植人民,做到始終堅守人民立場,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,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,真心為人民辦實事、做好事,扎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操心、最煩心的事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。
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,必須堅持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,從根本上解決我是誰,我從哪里來的問題。人民立場是我們黨根本的政治立場,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(qū)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。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同人民血肉相連,生死與共的歷史。從1927年三月到1928年上半年的國民黨“清黨”行動,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達31萬人,其中 共產(chǎn)黨員26000余人,90%的遇難者是靠近黨的群眾,從那時起共產(chǎn)黨人和人民群眾的血就流在了一起,因此始終和人民在一起,始終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斗,是黨在革命年代獲得人民支持的根本原因,也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所在。從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,從點燃“工農(nóng)武裝的割據(jù)的”燎原之火,到抗日戰(zhàn)爭“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?!?;再到解放戰(zhàn)爭“潮涌般的小推車和擔架隊”,描繪了一幅幅軍愛民,民愛軍的感人畫卷;黨與人民風雨同舟、生死與共,始終保持血肉聯(lián)系,是黨戰(zhàn)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。進入新時代,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并深刻地理解我是誰、我從哪里來、要到哪里去這些根本性問題,在任何時候都不忘初心。
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,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,從根本上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,一切為了人民、一切服務人民,始終是我們黨的行為準則和光輝旗幟。我們黨存在的全部的價值意義是為人民謀幸福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之日,就把“人民”二字深深地刻在自己的旗幟上,新中國建立后,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;鄧小平同志要求做工作必須考慮群眾擁護不擁護、贊成不贊成、高興不高興、答應不答應;江澤民同志提出全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;胡錦濤同志提出必須把實現(xiàn)好、維護好、發(fā)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;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。這些表述或有不同,但核心要義都是一樣,就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,當好人民的勤務員。
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,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(lián)系,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,從根本上解決依靠誰的問題。黨的根基在人民,黨的力量在人民,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立場,為民造福是共產(chǎn)黨人的天職。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革命精神和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傳家寶。從黨的二大提出重視群眾工作到1929年提出群眾路線,再到黨的七大完整的進行闡述至今,我們黨正是依靠群眾取得了一次次的勝利,黨的群眾路線也在不斷地堅持中得到完善和創(chuàng)新。歷史警示我們,堅持群眾路線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黨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,我們的革命才能獲得成功,各種改革建設才能獲得巨大發(fā)展,我們的祖國才能繁榮昌盛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統(tǒng)一起來加以認識探索,這一創(chuàng)新使黨的群眾路線觀點在新時代放射出新的光芒。
不管時代怎樣變化,形勢和任務怎么不同,我們黨都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。始終不忘初心,不斷帶領人民創(chuàng)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,決勝全面小康,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(宋金梅 中共楚雄州委黨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