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仁彝族剪紙
永仁彝族彝族剪紙,是永仁彝族婦女靈性自為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。作品主要用作服裝、臥具、居室和特定用品(如祭祀用品)的裝飾,圖案多以花鳥蟲魚,飛禽走獸以及自然崇拜的“神物”為表現(xiàn)對象。龍、鳳凰、游魚、飛鳥、彩蝶、桃花、蓮花、虎、喜鵲是最常見的描述對象,因使用者年齡、身份、特定用途而選擇。
永仁彝族剪紙的主要特征是造型厚實,構(gòu)圖飽滿,大量使用虎牙花、葫蘆花、火焰花、牡丹花和鳥、魚、蝴蝶、孔雀等吉祥圖案。這些圖案既是彝族人民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表現(xiàn),又有傳統(tǒng)文化和自然信仰的內(nèi)涵。如火焰圖案反映了對火的崇拜,虎牙花則是虎崇拜的象征,葫蘆花記錄的是祖先信仰,牡丹花表現(xiàn)對幸福生活的祈望。這些文化意義賦予彝族剪紙藝術(shù)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(shù)審美價值,因其濃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,在中華剪紙藝術(shù)中具有獨特的地位。
自由飛翔的小鳥,五彩斑斕的瑚蝶,鮮艷奪目的花朵,欣欣向榮的青藤,騰躍如飛的小鹿,振羽欲飛的仙鶴,是永仁彝族婦女裝點居室、服裝、臥具的最常選用的圖案和圖案組合要素。很顯然,這與永仁彝族人民的生活空間、生存環(huán)境緊密相連,表達了永仁彝族人民熱愛生活、追求自由、活潑開朗的性格,也寄寓了自然崇拜的內(nèi)涵。鳳凰、麒麟被當作吉祥、幸福的象征,而成為新嫁娘服飾中不可或缺的圖案,則可以解讀為彝族文化與漢文化融合的表現(xiàn)形態(tài)。
永仁彝族的民間剪紙品種很多,有小帽花、包頭花、衣裳上用的托肩花、面襟花、手袖花、圍腰花、腰帶花,此外還有枕頭花、手巾花、鞋頭花等。由于這些剪紙作品形式多樣、風格粗獷、裝飾性強,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愛。